全面打通影视产业链,多元 化业务版图成型。
1.阿里影业:阿里大文娱板块重要垂直业务纵队
阿里巴巴影业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公司或阿里影业)成立于 2014 年,其 前身为香港上市公司“文化中国”,公司于 2019 年正式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 附属子公司。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影视公司之一,阿里影业以互联网为 核心驱动,覆盖内容生产制作、互联网宣传发行、IP 授权及综合运营、院线票 务管理及数据服务领域、演出票务及内容业务,打造全产业链娱乐平台。 发展历程:公司持续深耕优质影视内容,科技助力商业动能释放。 1)阿里巴巴集团于 2014 年耗资约 62.44 亿港元完成对“文化中国”的收购, 成为公司控股股东,并将公司更名为“阿里影业”;之后通过收购集团内部的 票务服务平台淘宝电影(淘票票)、影视娱乐投资平台娱乐宝以及电影售票系 统供应商粤科软件(云智),实现初步产业基础设施建设。 2)2018 年阿里影业启动“基础设施服务”战略,承上启下为全产业链布局做 准备,启动灯塔平台、IP 衍生业务和阿里鱼,用户运营、片方营销和大数据三 大平台协同合力发展。在此阶段,阿里影业完成了由互联网宣发、内容制作以 及综合开发转为内容、科技、IP 衍生及商业化的业务版图重构。 3)2022 年以来公司坚持“内容+科技”双轮驱动战略,延伸了数智科技业务, 如数字化制作、云尚制片、数字人及数字门票;为增加现场娱乐收入,扩大 IP 变现的渠道,2023 年 11 月 30 日,公司完成对大麦的收购,进一步扩大行业 影响力,完善影视产业链条。
截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,Ali CV investment Holding Limited 和 Alibaba Investment Limited 两大阿里巴巴集团的重要投资实体分别持有公司总股本的 45.74%和 8.52%,产业资本中财招商老板边锡明持股 6.77%,阿里影业的管 理高层持有少量股份。 背靠阿里系,公司加速阿里大文娱资源整合。2023 年 9 月 19 日,公司公告拟 以 1.67 亿美元自 Alibaba Investment Limited 收购大麦的演出业务,且将于 收购事项完成时按每股代价股份 0.52 港元之发行价向卖方配发及发行 25.13 亿 股公司股份,紧随发行及配发代价股份之后,阿里巴巴集团持有本公司已发行 股本总额的 54.26%。阿里影业全资控股的子公司业务涵盖了影视制作、投资、 创新科技等多个领域,公司通过对经营“大麦”品牌的 Pony Media Holdings Inc.的收购,进一步加速阿里大文娱板块的资源整合。
2. 业务结构:“内容+科技+IP”构建商业版图
公司作为阿里大文娱板块的上市公司平台,以“内容+科技”的双轮战略,进行 产业链深度联动,打破影视业务边界。历史上,公司商业版图包含三大核心业 务板块:内容、科技和 IP 衍生及商业化。FY24 公司将业务具体拆分为五大项 目:电影投资制作及宣发、电影票务及科技平台、大麦、剧集制作、IP 衍生品 及创新业务。 电影投资制作及宣发和剧集制作齐头并进。1)电影方面,FY24 公司参与超 60 部电影的出品和发行(其中主宣发项目近 30 部、自制及合制项目 6 部),投 资回报较高。公司启动外部制片人工作室合作计划和海纳国际青年导演发展计 划,制作更多高质量电影,推动影视项目的合作。2)剧集制作方面,公司持续 加大在头部精品内容的储备投入,除了公司旗下的敦淇、拾穗两大自制剧工作 室之外,阿里影业坚持与多家国内外优秀的制片公司、工作室建立战略合作关 系,其中包括 Amblin Partners 等国际知名影视公司。
收购大麦,演出票务及内容业务增长可观。1)电影票务平台:公司拥有电影票 务平台“淘票票”、影院票务管理平台“凤凰云智”。2)数智化平台:公司将 宣发平台“灯塔”与营销全案设计“黑马”、内容营销机构“淘秀光影”融合 成宣发链路闭环,为多个影剧综项目提供独家策划直播和内容营销服务,以多 元数智化产品矩阵赋能全产业链深度联动。3)大麦:2023 年 11 月 30 日,公 司完成对大麦的收购。24 财年大麦业务交易总额(GMV)高速增长,同比增幅 超 500%。大麦在票务代理领域占据市场领先地位,头部项目覆盖率接近 100%。淘票票联合大麦进一步优化“淘麦 VIP”会员体系,公司逐步形成完整 的票务服务业务。同时,大麦也深度布局演出内容、票务系统等非票代方向。 IP 衍生及商业化业务作为阿里影业开辟的新增长曲线,现由转授权业务及自有 IP 授权业务组成,面向 C 端和 B 端客户。潮玩品牌“锦鲤拿趣”将「AZZO」、 「月白」等自有 IP 与多部影剧综结合打造潮玩产品;2022 年 7 月 19 日,“阿 里鱼”作为 IP 交易及创新平台,与三丽鸥达成合作,获得 26 个形象 5 年独家 代理权的同时,通过整合阿里生态圈内外资源,打通授权和营销环节,构建了 “IP2B2C”的完整链路。
阿里影业营业收入波动后回升。FY21 受新冠疫情等外部因素影响,公司营收下 降至 28.59 亿元为近年最低点,FY22 公司营收迅速回升至 36.52 亿元。随着文 娱消费市场迅速复苏,电影和演出行业蓬勃发展,叠加公司实现对大麦的收购 并表,FY24 公司营收同比大幅增长 44%达 50.36 亿元。
内容板块贡献主要收入,演出业务成为新增长点。FY24 受益于电影市场的逐步 恢复,内容板块(电影投资+电视剧)收入占比达 53%;科技(此前为互联网 宣发)板块收入占营收比重在 FY15-FY19 总体呈上升之势,但是自 FY20 以来, 科技板块收入占营收比重下降明显,主要系受公司前期“全产业链覆盖”等策 略影响所致;IP 衍生及创新业务收入增长稳健,FY24 分部收入占总营收的 21%。由于公司在 FY24 完成对大麦的收购,故 FY24 业务口径增加大麦,大麦 占营收比重为 8%,后续有望成为新的营收增长点。
3.财务分析:核心业务业绩转优,盈利能力提升
收入结构调整导致毛利率持续下滑。公司经营成本主要是电影及电视版权成本、 IP 授权成本等,公司毛利率在 FY15-FY17 实现-10%到 74%的扭转,但之后持 续下降至 FY23 的 32%,主要原因或为高毛利的科技板块收入占比下降,低毛 利的内容和 IP 衍生板块收入占比增加。FY24 公司毛利率有所回升,主要原因 系财年内收购大麦,提升公司毛利率。
受益于影视行业的恢复和公司多元化布局,FY24 公司三大板块业绩均大幅增长。 分部业绩利润率方面,FY24 电影票务及科技平台为 37.65%,电影投资制作与 宣发业绩利润率达 22.56%,大麦的业绩利润率达 64.25%。
公司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相比同业较高。FY15-FY18 公司销售及市场费用、管 理费用大幅提升,于 FY19 实现逆转并持续下降至较低水平,主要因为实行控 费增效、大幅降低票补。FY24 公司费用有所增加,其中销售及市场费用约 7.1 亿元,同比增长 104%,费用率从 FY23 的 10%增长至 FY24 的 14%,主要系 公司为维持在支付宝首页广告位宣发公司影片需要支付一定费用,叠加文娱行 业复苏,业务经营活动相关的营销费用增加。管理费用则从 FY23 的 7.37 亿元 (采用经回溯数据)增长至 FY24 的 9.78 亿元,同比增加 33%,虽然大麦及阿 里鱼等平台和业务运营需投入大量人力成本,但 FY24 营业收入增速更快(为 44%),故管理费用率从 FY23 的 21%下降至 FY24 的 19%。
经调整 EBITA 持续增长,FY24 归母净利润转亏为盈。公司自 FY21 起连续四个 财年实现经调整 EBITA 盈利,FY24 经调整 EBITA 为 5.04 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 61%,24 财年公司内容投资押中爆款,多部影片表现优异以及收购大麦,线下 演出市场的蓬勃发展或为关键因素。归母净利润方面,公司近年来亏损和盈利 交替:1)FY23 公司实现归母净亏损 2.91 亿元,此次转盈为亏主要因为上市股 权投资的亏损摊薄以及非上市公司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;FY23 公司 17 项重大投资按权益法入账总面值约 18.27 亿元,投资博纳影业录得未变现亏损 约 1.38 亿元。2)FY24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2.85 亿元,参与的多部电影取得 较高的投资收益,实现转亏为盈。